计算机网络——网络层协议分析

计算机网络——网络层协议分析

网络层——IPv4 协议

IPv4 概述

IPv4(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)是第四版互联网协议,也是目前互联网中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层协议,用于为设备分配唯一的 IP 地址,实现网络中设备之间的通信。

主要特点

  • 地址格式:32 位二进制表示,通常写作点分十进制,例如:192.168.1.1

  • 地址数量:理论上支持约 42 亿个地址(

  • 组成部分:

    • 网络号:标识网络
    • 主机号:标识网络中的设备
  • 子网划分:通过子网掩码划分网络和主机部分

IP地址:192.168.0.1
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0		#CIDR格式 /24

无分类地址类型

  • 公网地址:用于互联网通信

  • 私有地址:用于局域网,如:

    类别IP 地址范围最大主机数私有 IP 地址范围
    A0.0.0.0 ~ 127.255.255.2551677721410.0.0.0 ~ 10.255.255.255
    B128.0.0.0 ~ 191.255.255.25565534172.16.0.0 ~ 172.31.255.255
    C192.0.0.0 ~ 223.255.255.255254192.168.0.0 ~ 192.168.255.255
  • 特殊地址:

    • 127.0.0.1(本地回环)
    • 0.0.0.0(表示任意地址)
    • 255.255.255.255(广播)

IPv4 分类

[!tip]

IPv4 分类是已经淘汰的分类,和局域网没有任何关系。

现在的网络不再采用分类,均为 IP 地址 + 子网掩码。

类别IP 地址范围最大主机数 / 用途说明
A0.0.0.0 ~ 127.255.255.25516777214大型网络
B128.0.0.0 ~ 191.255.255.25565534中型网络
C192.0.0.0 ~ 223.255.255.255254小型网络
D224.0.0.0 ~ 239.255.255.255用于多播(Multicast)不用于主机分配
E240.0.0.0 ~ 255.255.255.255保留地址实验性/预留用途

公网 IP

  • 公网 IP 均是由 ICANN 组织的 IANA 机构进行分配的。(查看)

头部格式

IPv4

网络层——IPv6 协议

IPv6 概述

  • IPv6(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)是为解决 IPv4 地址耗尽问题设计的下一代网络层协议,使用 128 位地址,支持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。

主要特点

  • 地址格式:128 位,写作 8 组 16 位十六进制数,用冒号分隔(如 2001:0db8:0000:0000:0000:0000:0000:0001),可省略前导零或连续全零段。

  • 地址数量,约 340 万亿亿亿个地址。

  • 优势

    • 更大的地址空间。
    • 自动配置(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,SLAAC)。
    • 更好的路由效率和安全性(内置 IPSec 支持)。

IPv6 网段

[!note]

  • /20 是 IPv6 地址的网络前缀,表示前 20 位固定,后 108 位可自由分配。
  • IPv4 的 CIDR 表示法(如 192.168.1.0/24)与 IPv6 的 /20 概念相同,但 IPv6 的前缀长度通常更小(即地址块更大)。
地址类型 前缀范围 用途 示例
全球单播地址 (Global Unicast) 2000::/3 公共互联网(类似 IPv4 的公网 IP),由 IANA 分配给 ISP 2408:8200::/32(中国联通)
2000::/16~3fff::/16 具体分配给各区域(如亚太、欧洲、北美等) 2001:0db8::/32(文档示例)
唯一本地地址 (ULA, Unique Local Address) fc00::/7 私有网络(类似 IPv4 的 10.0.0.0/8),不可路由到公网 fd00:1234:5678::/48
链路本地地址 (Link-Local) fe80::/10 同一链路内通信(自动配置,无需 DHCP),如局域网内设备通信 fe80:: 1(本地接口)
多播地址 (Multicast) ff00::/8 一对多通信(如视频会议、服务发现) ff02:: 1(所有节点)
回环地址 (Loopback) :: 1/128 本地回环测试(类似 IPv4 的 127.0.0.1) :: 1
未指定地址 (Unspecified) ::/128 表示 “无地址”(用于初始化或占位) ::
文档示例地址 (Documentation) 2001:db8::/32 仅用于文档和示例(实际网络中不可用) 2001:db8:1:1::/64

 

国内运营商 IPv6

运营商 IPv6 地址前缀(典型范围) 地址类型 备注
中国电信 240e::/20 固定宽带/IDC 全国统一分配
240e:100::/28 ~ 240e:7f0::/28 移动网络(4G/5G) 各省可能不同
中国移动 2409:8000::/20 固定宽带/IDC 全国统一分配
2409:8000::/24 ~ 2409:8fff::/24 移动网络(4G/5G) 各省可能不同
中国联通 2408:8000::/20 固定宽带/IDC 全国统一分配
2408:8000::/24 ~ 2408:8fff::/24 移动网络(4G/5G) 各省可能不同

浏览器访问 IPv6

  • 格式:将 IPv6 地址用 [] 括起来,后接端口(如有)。

    http://[2404:6800:4005:80c::200e]/
    
  • 部分网站(如百度、京东等)已支持 IPv6,直接输入域名即可,浏览器会自动选择 IPv6 或 IPv4。

NAT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

概述

NAT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是一种将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公网 IP 地址的技术,用于缓解 IPv4 地址短缺问题。

功能

  • 将私有 IP 地址(如 192.168.1.10)映射到公网 IP 地址(如 203.0.113.1)。
  • 允许多台设备共享一个公网 IP。

类型

  • 静态 NAT:一对一固定映射。
  • 动态 NAT:从公网 IP 池中动态分配。
  • PAT(端口地址转换):多台设备通过不同端口共享一个公网 IP(也称 NAPT)。

应用场景

  • 家庭/企业网络连接互联网。
  • 隐藏内部网络结构,增强安全性。

NAT 转换

未命名绘图

NAPT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

概述

NAPT(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)是 NAT 的一种形式,允许多个私有 IP 通过端口号复用一个公网 IP。

  • 工作原理:

    • 路由器维护一张 NAT 表,记录私有 IP: 端口到公网 IP: 端口的映射。
    • 例如:192.168.1.10:12345 映射到 203.0.113.1:54321

优劣

  • 优势:

    • 最大化公网 IP 利用率。
    • 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。
  • 局限性:

    • 可能影响某些需要固定端口的协议(如 P2P 应用)。
    • 端口号耗尽可能导致连接失败。

NAPT 转换

未命名绘图

网络层——ICMP 协议

[!tip]

关闭 TUN(虚拟网卡模式),否则在用 Wireshark 抓包时,会抓取到虚拟的 IP。

ICMP 概述

ICMP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)是网络层协议,用于诊断和错误报告,常用于网络故障排查。

  • 功能:

    • 错误报告:如目标不可达、超时。
    • 诊断:如 Ping(回显请求/响应)、Traceroute(跟踪路由)。
  • 常见消息类型:

    消息类型内容种类
    0回送应答 (Echo Reply)查询 报文类型
    3目标不可达 (Destination Unreachable)差错 报文类型
    4原点抑制 (Source Quench)差错 报文类型
    5重定向或改变路由 (Redirect)差错 报文类型
    8回送请求 (Echo Request)查询 报文类型
    11超时 (Time Exceeded)差错 报文类型

高低地址与大小端

  • 高低地址:

    • 低地址:内存中较小的地址值(如 0x1000)。
    • 高地址:内存中较大的地址值(如 0x1001)。
    • 网络协议(如 ICMP)通常使用大端序,确保跨平台一致性。
  • 大小端(Big-Endian vs Little-Endian):

    • 大端序(BE):高位字节存储在低地址(如网络字节序,TCP/IP 使用)。

    • 小端序(LE):低位字节存储在低地址(如大多数现代 CPU)。

    • 示例:数值 0x1234 在内存中:

      • 大端:12 34
      • 小端:34 12

ICMP 抓包示例

使用 Wireshark 捕获 Ping 数据包:

  1. 输入过滤规则 icmp
  2. 运行 ping 命令,观察 ICMP 回显请求/应答包。

image-20250618190410999

image-20250618191001246

网络层——ARP 协议

ARP 概述

ARP(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)用于将 IP 地址解析为 MAC 地址,适用于局域网通信。

  • 工作原理:

    • 设备发送 ARP 请求(广播),询问目标 IP 的 MAC 地址。
    • 目标设备响应其 MAC 地址。
    • 发送方缓存 IP-MAC 映射,存储在 ARP 缓存表中,第二次访问,默认不再通过广播询问 mac 地址。

  • ARP 缓存:

    • 存储 IP 与 MAC 地址的映射,减少重复请求。

    • 查看/管理命令:

      arp -a  	#查看ARP缓存表
      arp -d  	#清除ARP缓存表,需管理员
      

抓包 ARP

[!note]

target mac address00:00:00,表明是广播包。

  1. 打开 Wireshark,设置过滤规则 arp
  2. 以管理员权限运行 arp -d 清空缓存。
  3. 计算机立即广播 ARP 请求,Wireshark 捕获请求/响应包,显示 IP-MAC 映射。

image-20250618193955228

ARP 欺骗攻击

  • ARP(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)用于将 IP 地址解析为 MAC 地址。ARP 欺骗 是一种网络攻击手段,攻击者通过伪造 ARP 响应包,欺骗目标设备将错误的 MAC 地址与 IP 地址绑定,从而劫持或监听流量。

未命名绘图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